南方文物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12666

  • 省委办公厅转发文化局党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请示报告》

    <正> 今年3月17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文化局党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请示报告》,要求各级党委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执行。

    1982年0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万载罗城发现商周遗址

    建生 ,诗中 ,适凡

    <正> 万载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罗城公社卢州大队徐家垴山岭发现商周遗址。罗城位于万载和上高、宜丰三县交界处。徐家垴高出山脚下的蜀江约二十余米,属于山坡类型遗址。

    1982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婺源县中云发现商周遗址

    李家和 ,刘林

    <正> 婺源县博物馆在中云采石场发现了一件西周铜鼎和一批几何形印纹陶片(该报导见本刊1982年第二期)。今年四月下旬我队再次派人会同县博物馆戴敬标同志前往该地点进行复查。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为该石灰山的陡坡是不适合先民们定居的地点,于是扩大范围进行调查,终于在石灰山的南面台地上找到了遗址的地层堆积。

    1982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上高县发现九处古文化遗址

    胡春涛

    <正> 一九八二年五、六月,我县文物普查队对全县“五社二场”进行了第一批文物普查,先后发现敖山华侨农场的狮子垴、蛤蟆石、新桥头,泗溪公社的鹭鸶岭、庙背、木鱼垴、曹港,锦江公社的(亻顾)城垴,水口公社的余家山等九处古代文化遗址,采集了大量的石器和陶片,为研究这些遗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82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 高安县新发现的几处古遗址

    陈行一

    <正> 今年四、五月间,高安县组织文物工作队在相城公社(包括相城垦殖场和矿山水库管理局所辖地区)进行了历时二十七天的全县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新发现矿山、反泉、消水洞、漳浒山背、严家山等几处遗址,复查了下陈遗址,现分别简述之。

    1982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考古调查简讯(两则)

    家和 ,定荣 ,迪仁

    <正> 德安敷阳山南麓石灰山商代遗址 石灰山遗址,是九江地区文物普查训练班今年3月在德安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我们于四月上旬前往勘察一次,以为这一重要发现,其意义不能低估。

    1982年04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 南昌市发现东晋墓

    定荣 ,志凡

    <正> 江西省妇女保健院在基建过程中,于南昌市皇殿侧地段发现古墓一座,当即报告我队,我队派员对该墓作了清理。该墓为券顶砖室结构,短甬道,单室。墓室长3.9、宽1.7、中高1.8米,四角砌有砖柱。墓室位于距地表五米深处。墓砖有长条形和楔形两

    1982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赣县南朝齐墓

    薛翘

    <正> 一九八○年九月,赣州博物馆根据赣县白鹭公社干部刘生机同志反映的线索,于公社北三里许的官村营发现了南朝时期的纪年花纹砖墓葬群。

    1982年04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九江市发现一座唐墓

    吴圣林

    <正>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九江师范学生在平建操场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当我们闻讯赶到现场时,部分墓底已经露出,大部分器物被挖碎并已取出,位置已扰乱。据介绍该墓底距表土约有五米,墓室上半截去年已被推土机推掉。经清理知该墓为双室砖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墓底长三米八五、宽

    1982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赣州市发现宋元时代遗址

    张嗣介

    <正> 1981年6月在赣州市内厚德路中段贺家坪巷口右侧的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处内涵丰富的宋元遗址。我馆先后对此进行了几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金溪县的两处古瓷窑

    陈定荣 ,李宗宏

    <正> 江西境内有丰富的瓷土和釉彩的原料,古代有为数众多的制瓷窑场,唐宋以来烧瓷普遍,名窑迭出,产品种类繁多,许多优秀瓷品广享盛誉。金溪也是一个烧瓷故地,有多处古窑址。有些产品可与名窑相媲美。最近省文物工作队和金溪县文化馆对对桥公社的小陂窑和芦河公社的里窑作了调查,分述于下:

    1982年04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 金溪县发现石雕群像

    李宗宏 ,蔡邦光

    <正>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金溪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本县何源公社朱坊大队的深山密林里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葬,并冒雨进行了实地考察。

    1982年04期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贵溪县发现道教铜镜

    金来恩

    <正>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在道教名山——贵溪县龙虎山附近的沙洲内发现铜镜一面。镜圆形,直径17.6公分,镜面平光乌亮。镜背铸有大小两个圆圈,圈内铸有图案和文字。其中内圈8.3公分,圈内上端铸有象征北斗和二十八宿的三十五颗星图。中为拱形

    1982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丰城县发现元末红巾军铜印

    万良田

    <正> 丰城县最近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元末红巾军“管军万户府”铜印一方。 铜印圆形,直径11厘米,厚1厘米,重1000克。印纽扁平,高7.5厘米,宽2.5(上)——2.8(下)厘米,厚0.6——0.8厘米。印正面刻正方框,内篆“管军万户府

    1982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庐山新罗岩考

    熊侣琴

    <正> 庐山大天池西面深壑间,岩石壁立如城,中间凹入巉岩之内约两米多,宽约八米,好似一座堂屋,上刻“文殊古洞”四字,相传天池寺僧以岩为屋,参禅如此。宋朝诗人陈舜俞《庐山记》云:“此岩石之间,可庇风雨,亦有幽泉,可结烹濯,昔海东僧居焉,故称新罗岩”。这刻有“文殊古

    1982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丰城县发现明万历八年墓葬

    万德强

    <正> 一九八一年十月在丰城县太阳公社淇湖大队堑头村发现一座明万历八年墓葬,该墓葬是当地社员在平整晒场时发现的。棺内有男性古尸一具,死者年龄约六十多岁。开棺时死者身穿绣金缎朝服,头戴朝帽,脚履朝靴,尸体全身用数丈白布缠裹,散发一股强烈的药味,毛发依然,骨肉未腐。当我们赶到现

    1982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南城县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发掘记实

    <正> 一九八二年三月,江西省文物工作队会同抚州地区、南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南城县岳口公社游家巷大队发掘清理了明代益定王朱由木及其元妃黄氏、次妃王氏的合葬墓。这座墓中,黄妃棺室严重被盗,朱由木棺室也部份被盗,仅王妃棺室保存完好。该墓出土了金器、银器、玉器、铜器、瓷器等一批文物,它的发掘与清理为研究明朝末期赣东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982年04期 35-44+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7k]
  • 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彭适凡

    <正> 在我国南方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中,人们较普遍地使用着一种几何形印纹陶器。 这种陶器器皿的特点,首先是在器皿表面装饰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图案花纹,而这

    1982年04期 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关于江西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几个问题——与彭适凡等同志商榷

    李家和

    <正> 江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经过正式发掘的只有万年仙人洞、修水山背跑马岭、清江筑卫城和樊城堆等少数几处。而大量的调查工作,又主要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进行的;近年来,各地区开展文物普查,虽也新发现了几十处遗址,而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准备做些发掘工作的,又屈指可数。因此,根据这些无论是

    1982年04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江西出土宋元墓志选录

    陈柏泉

    <正> 建国以来,江西地区出土的碑志约有二百余通,其中半数以上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根据这些碑志,已整理出《江西出土宋代碑志综考》、《马祖禅师石函题记与张宗演天师扩记》、《江西出土明代碑志综考》等文篇。但散藏于省内各地文博单位的碑志,总数亦近百通,其中且不乏名篇。今特补作此选录,用以辑佚、校补和印证文献记载。

    1982年04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略谈青花瓷与水墨画的异同点

    刘品三

    <正>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艺术传统的国家。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有形式,它运用单一的黑色来描绘形象,这种特殊的表现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历代人民的特别爱好。青花瓷器同样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它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用单纯色彩来表现丰富内容的艺术。

    1982年04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文物、博物馆工作基本知识讲话 第九讲 江西的封建社会考古(上)

    李科友

    <正> 江西封建社会的考古,准备分三讲。这里讲封建社会的前期,主要是指战国至两汉。讲四个问题:(一)战国至两汉历史梗要;(二)江西战国时期的考古;(三)江西西汉时期的考古;(四)江西东汉时期的考古。

    1982年04期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 曲肠揉断画图中——介绍唐伯虎绘《庐山图》

    罗长安

    <正> 自电影《三笑》公演以来,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又盖五百年之后而蜚声四海。庐山博物馆于一九八○年始,应广大观众要求,展出唐伯虎山水画中的珍品《庐山三峡桥图》(以下简称《庐山图》),来山参观者每日不下数百人次。

    1982年04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庐山三石梁的发现与考证

    熊梦羲

    <正> 庐山上有三石梁,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古典诗歌也有题咏。文献如南北朝时郦道元注的《水经注》引《寻阳记》说它“长数十丈,广不盈尺,当然无底。”古诗中如南朝诗人张正见有“三梁涧本绝,千仞路犹通“(《游简寂观》)之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金阙前开二峰帐,银河倒挂三石梁”

    1982年0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藩王贪财势 随葬夸豪富——介绍江西的几座明代藩王墓

    许智范

    <正>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在江西建过都,江西境内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现过气势宏伟的皇陵,但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也曾发现并发掘清理过几座颇具规模

    1982年04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介绍两件元代釉里红瓷瓶

    普保 ,华新

    <正> 江西省文物商店1980年在乐平县收集到一批瓷器,其中有两件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现介绍如下: (一)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图一)。通高23.5、口径6.5、底径7厘米。胎体厚重,瓶体由两截坯胎用泥料粘接而成,

    1982年04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我省县(市)文物普查全面铺开成果显著

    闻博

    <正> 根据国务院关于各省、市、自治区要分别情况进行一次文物普查或文物复查工作的指示,我省文物普查全面铺开,并取得可喜成果。 据目前铺开普查的五十七个县(市)的不完全统计,新发现的遗址、遗迹共一千六百多处,收集流散在民间的出土和传世文物

    1982年04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省文化局召开文物保管工作座谈会

    陈新民

    <正> 省文化局于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在南昌市召开了全省文物保管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地、市文化局(处)负责文物工作的同志和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物陈列室的文物保管人员共六十二人。会议学习了有关文物保管和安全防护方面的文件,

    1982年04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颜待尧同志捐献两幅国画

    品三

    <正> 去年吉安市地区中心银行颜待尧同志,将原收藏画者永新县中学教师刘燕江于一九六三年送给他的两幅国画捐献给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一幅是黄宾虹的山水立轴,纸本,长121.4厘米,宽40.9厘米;另一幅是赵之谦的枫菊铁树立轴,纸本。其中黄宾虹的山水画较好。

    1982年04期 94-9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 修水县收集到黄山谷撰、书的墓志

    徐振华

    <正> 最近,修水县文化馆在开展文物普查过程中,收集到一块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山谷撰文、书写的出土墓志。 黄山谷是修水县人,他在故乡留有许多宝贵的遗迹、遗物。这次收集到的墓志,青石质

    1982年04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辛弃疾墓修复原貌

    王立斌

    <正>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终年68岁。 辛弃疾墓座落在铅山县陈家寨公社虎头门(鼓楼门)芦家湾的阳原山上(土名稼轩山)。1207年秋,辛弃疾病故于铅山期思

    1982年04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宜丰县洞山逢渠桥第一期修复工程告竣

    胡绍江

    <正>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宜春地区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在宜丰县展开。这次普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文化局与省文物工作队的领导、专业人员察看了这次普查试点所获的成果之一——洞山逢桥渠。对这座北宋古桥,有关部门还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保存这座具有高度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代桥梁,省文化局拨下专款维修。

    1982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读者来信

    梁浪生

    <正> 编辑同志: 拜读了你们的《江西历史文物》1981年第四期。我以为,作为介绍和探讨性杂志,其所含内容是无可非议的;从形式来讲,文字的排板和影印插图相结合,也是恰到好处的。这得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

    1982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江西历史文物》1979—1982年目录汇编 (总第八一——九三期)

    本刊编辑部

    1982年04期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下载本期数据